用劳动书写人生华章,用汗水浇灌幸福之花—五一劳动节致敬所有奋斗者
2025-04-295

芳菲随春去,葱茏入夏来。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中石协)向奋斗在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上的全体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为行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支持中石协的会员单位、业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中石协以饱满的激情,以“5A级全国性行业协会”为标准,不断深化“四个服务”,以推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着力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团体标准建设、产业基地建设、会员服务、国际交流合作与展览展示等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地位持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奋斗者!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实干风尚蔚然成风。全体干部员工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以更佳业绩庆祝中石协成立40周年。同志们,新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劳动扛起使命,以奋斗续写华章,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懈拼搏!最后,衷心祝愿全体劳动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可追溯至19世纪末全球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斗争,其发展历程融合了国际工人运动与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进程。
一、国际起源: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与八小时工作制斗争(1886年)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工人每日被迫工作12-16小时。为争取合理工时,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为纪念芝加哥罢工的牺牲者并团结全球无产阶级,会议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号召各国劳动者在此日举行示威活动。1890年5月1日,欧美多国首次同步举行大规模游行,标志着劳动节成为全球劳工团结的符号。
三、中国的引入与本土化进程(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
1918年,上海、苏州等地知识分子通过散发传单介绍五一节,呼吁工人觉醒。1920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五一”运动史》,系统阐述劳动节历史,并号召工人“以五一为觉醒日”。同年5月1日,北京、上海等地首次组织工人游行,成为中国首个劳动节纪念活动。全球范围:目前全球80余国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但部分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因历史原因将劳工节设在9月。精神传承:劳动节不仅是休息日,更承载着对劳动者权益的捍卫、对“劳动创造价值”理念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社会尊重劳动者。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