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年9月石油石化装备行业运行简报
最新动态
2025年9月石油石化装备行业运行简报
2025-09-282
图片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图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已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两大市场,明确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到2027年全国碳排权市场基本覆盖工业主要排放行业、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配额总量控制的碳排权市场及与国际接轨的自愿减排市场;同时从加快碳排权市场建设、发展自愿减排市场、提升碳市场活力、加强能力建设、强化组织实施保障五方面部署任务,为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支撑。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两阶段目标,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多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等,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世界领先水平,在电力智能调控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落地应用。《意见》围绕煤、电、油、气各能源品种,部署了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等八大应用场景,还将聚焦能源领域技术瓶颈,推动开展适用能源领域的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并通过推动协同创新、开展试点示范、加大支持力度等措施保障落实。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三部门关于组织实施202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的通知

9月9日,工信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组织实施2025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政策覆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 版)》全领域,支持方式按装备类型灵活确定,工作分资格审定和资金申请两阶段。通知要求企业确保材料真实,推荐单位需按时限报联系人和材料,还明确资格审定结果可优先使用、企业可自主协商保险费率等事项。

图片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2025年1-7月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476家;

资产总额7516.97亿元;

营业收入2392.46亿元;

利润总额146.85亿元;

出口交货500.14亿元。

行业资产稳健增长,出口保持良好增势。

图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前七个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表示,今年1-7月我国机械工业保持增长态势。期间,机械工业五大类行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汽车制造业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代表性产品产量同比增幅显著;清洁能源装备生产高速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9.6%,风电机组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行业产销稳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国石油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

8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2025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好于预期。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上半年营收1.5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1亿元。业务上,油气当量产量9.24亿桶,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炼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销售、天然气业务也实现量效双升,同时公司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下半年将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以完成年度目标、收官“十四五”。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国石化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

8月21日,中国石化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半年实现营收1.41万亿元、股东应占利润237.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610.16亿元。业务层面,上游油气当量产量2.6281亿桶,炼化加工原油1.2亿吨、乙烯产量增16.4%,成品油总经销量1.12亿吨,LNG零售市占率国内第一,同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丰硕。未来公司将聚焦创新驱动、价值引领、转型升级等,推动能源业务高端化发展,构建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之势,迈向高质量发展。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国海油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

8月2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公布中期业绩,公司克服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压力,高质量发展稳健。上半年净产量3.846亿桶油当量,天然气产量同比增12%,获5个油气新发现,10个油气田投产,“深海一号”二期投产后高峰年产气有望超45亿立方米;同时推进数智化转型与绿色转型,成本管控良好,实现油气销售收入1717亿元、归母净利润695亿元,下半年将保安全完成全年任务。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开工打造我国最大煤制气基地绿色智能外输通道

9月9日,我国最大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外输管道——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在新疆昌吉开工。该管道规划全长780公里(分三期),一期干线长254公里,起于昌吉芨芨湖首站、止于哈密了墩压气站,预计2026年底一期全线建成。工程穿越复杂地形,国家管网集团通过科学选线、装配式工艺、站场光伏供电等打造绿色智能管道,实现全数字化交付与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将助力新疆煤炭清洁利用,通过“全国一张网”提升国产天然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我国首个多层稠油热采油田刷新纪录

近日,我国首个多层稠油热采油田——锦州23-2油田(渤海辽东湾)日产原油突破1600吨,累计产量超22万吨。该油田曾因稠油黏度高、储层为12层薄互层被视为“开发禁区”,中国海油团队通过建我国最大海上热采平台、创新“定向井多层合采”技术、优化注热工艺等,攻克开发难题,成果还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提供支撑。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超1亿立方米

9月,中国海油宣布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我国海上碳封存技术、装备及工程能力成熟。该油田先投用海上 CCS 项目,今年5月又投用首个海上CCUS项目,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模式,未来10年计划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驱油20万吨。项目已安全运行超1.5万小时,同时中国海油正推进惠州千万吨级CCS/CCUS集群等项目,助力“双碳”目标与能源绿色转型。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石化成立新公司


9月,中石化在广州揭牌成立中石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环境治理技术服务、污染检测、资源回收等,还参与应急救援。中石化在环境治理领域有深厚积累,拥有超1000项发明专利,此前完成多个首例土壤修复项目,此次新公司成立标志其环境治理专业化发展迈出关键步,助力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揭牌期间还同步召开相关技术研讨会。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国海油气井单日进尺刷新国内纪录


近日,中国海油东方1-1气田东方13-3区项目(我国海上首个高温高压低渗天然气开发项目)的一口气井,单日最高进尺达2618米,刷新国内油气井单日进尺纪录,标志我国海洋油气井钻井提速技术获新突破。该项目团队采用“一井一策”优化井身结构、“批量钻井”模式降本,依托自主钻井优化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井下状况自动跟踪调控与多设备多岗位高效协同,将每柱衔接时间从5.5分钟缩至2分钟,整体作业效率提升50%;还自主研发匹配地层特性的钻完井液,结合控压设备保障安全钻进。“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大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国内海上年均钻井井数较“十三五”增长40%,未来还将持续攻关海洋钻完井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国石油首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电站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青海油田仙东8井建成中国石油首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电站并正式投运,其装机容量峰值达101.8千瓦,标志着中国石油在钙钛矿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且深圳院已形成钙钛矿相关全链条技术能力。该电站位于海拔2800米的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采用联合研发的钙钛矿组件与自主研发的昆鹏变流器,构建高原离网光储柴系统,绿电直供抽油负荷,预计年均发电量18.1万千瓦时,可减少36吨柴油消耗与113吨二氧化碳排放,井场全年绿电占比超95%。钙钛矿电池优势显著,深圳院单结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认证效率达26%和30.1%,电站还将为技术验证与优化提供依据,项目也为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路径。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南京金陵亨斯迈6万吨/年异丁烯项目开车成功

8月22 日,由中国石化与亨斯迈集团合资设立的南京金陵亨斯迈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其 6万吨/年叔丁醇催化精馏脱水制异丁烯项目全流程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纯度99.99% 的高纯度异丁烯,关键指标优于设计值。该项目融合双方优势,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可填补区域高端碳四产业链空白,产品将用于特种橡胶、医药中间体等领域,预计新增年产值 5.8亿元,助力下游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也为企业拓展盈利空间、提升竞争力。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全球最大200万吨/年柴油吸附分离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8月26日,全球规模最大的200 万吨/年柴油吸附分离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该装置是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首套投产主体装置,标志项目全面开工投产进入新阶段。装置采用昆仑工程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联合开发的成套技术,以加氢精制柴油为原料,可分离出优质烯烃、芳烃原料,原料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对炼化“减油增化”意义重大。装置团队攻克8项技术难题,仅用14天完成全流程,创下同类型装置开工速度新纪录。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技术实力跻身全球梯队中国石油海外市场连获突破

8月前后,中国石油各企业海外业务成果显著:独山子石化塔里木石化分公司高密度聚乙烯装置,获德国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卓越认证,以100%优质生产斩获“优质生产”类别全球第一,技术实力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宝石管业自主研发的BJC-Ⅱ型特殊螺纹套管首次出口欧洲,突破我国高端能源装备国际市场;吉林油田15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中国石油首个新能源国际碳资产项目)圆满收官,总收益超1亿元,成全球UER机制恢复后首个获批签发项目;东方物探南美玻利维亚Rio Grande凝析气田提高采收率项目通过验收,攻克气田开发晚期难题。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国家管网油库智慧运营技术通过权威鉴定

9月,国家管网集团自主攻关的 “大型枢纽油库智慧运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通过权威鉴定,其中多源融合智慧运营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以黄岛智慧油库为依托,2025年3月投用至今已平稳完成107次油品移动,智能诊断系统报警超1.3万次、确认率90%以上,构建起六大核心模块智慧运营体系。相比传统模式,实现安全管理、运营决策、管理模式三大转型,可推广至油气储运、化工等领域,后续还将推进黄岛智慧油库二期建设,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国首个大功率集成式压缩机综合试验成功

近日,沈鼓集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大功率集成式压缩机在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中心完成联调试验,机组各项指标达标,标志着我国具备该类装备自主成套能力,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该设备集成高速电机、电磁轴承等多项尖端技术,实现“压缩机”向“压缩系统”的升级,具有节能、环保、适应特殊环境等优势。历经十年攻关,团队攻克过热、性能衰减等难题,在防疫等多重挑战下坚持研发,为我国高端装备国产化再树里程碑。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

9月7日,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在厦门举行揭牌仪式,该公司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与沙特阿美合资成立,主要负责建设运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项目是中沙能源立体合作重要组成,建成后将推动古雷石化基地产业链平衡、打造世界级石化基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义重大。三方均表示将深化合作,推动项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 “一带一路” 标志性工程,助力福建石化产业升级。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石化机械自动化带压作业装备通过验收

8月,石化机械四机公司“自动化带压作业装备研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装备针对传统带压作业中人员高位操作的安全风险,实现单人远程“一键式”无人操控,并依托核心技术将风险防控转向“事前预防”;其作业能力覆盖40-270吨、压力35-105兆帕,拥有多类机型,可适配不同管径与工况,满足深层、页岩油气等复杂开发需求。石化机械深耕该领域20年,此次装备验收将助力国内油气田作业安全与效率提升,适配油气开发向 “两深一非” 领域迈进的趋势。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SCF8000型电动压裂装备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8月,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石化机械四机公司研制的SCF8000型电动压裂装备成功入选。该装备针对我国非常规超深层油气开发的 “卡脖子” 难题研发,攻克大功率长寿命压裂装置及轻量化集成、175MPa特高压单元及安全保障、数智化绿色高效电传与精确控制三大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超95%,单机最大输出功率8000马力、承压能力175兆帕,单机作业能力提升60%且氮氧化物零排放,综合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应用于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等项目,形成含56项授权专利的知识产权体系,为油气资源高效绿色安全开发提供核心支撑,助力行业绿色化、数智化发展。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杰瑞首创盘古系列柱塞泵开启压裂设备不坏泵新时代

杰瑞首创盘古系列柱塞泵(全球首款动力端终身免换柱塞泵),破解传统泵痛点。其采用自研材料实现亿冲次循环无损,同平台零部件通用率 85%,维护成本降 50% 以上,搭配 JPCM 系统(动力端故障预测准确率 100%),已在美、加、中东、中国等地严苛工况实测,开启压裂设备 “不坏泵” 新时代。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中石协组团参加2025俄罗斯石油展、美国OTC展、加拿大GES能源展览会

现诚招优秀企业参展2026年展

24届NEFTEGAZ展览会于2025年4月14-17日在莫斯科红宝石展览中心举办,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实践平台。本届展会共吸引来自12个国家、俄罗斯111个城市的1003家展商参展,展出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展出涵盖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540类工业设备及技术,吸引了34770名专业观众。

2026年NEFTEGAZ展会预告:2026年3月2日-5日 俄罗斯 莫斯科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2025年5月5日-8日,美国国际海洋石油技术展览会(OTC)在休斯敦NRG PARK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1300多家展商,专业观众超3万人。展会期间举办了18次主题演讲、53次技术会议和360多次技术演讲。展示了从虚拟现实到互动装置的尖端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正在推动离岸行业向前发展。

2026年OTC展会预告:2026年5月4-7日,美国休斯敦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2025年6月10-12日,北美能源行业风向标“加拿大全球能源展(GES)”在卡尔加里BMOCENTRE举办,以“赋能转型,驱动未来”为主题,聚焦低碳技术、数字化应用、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优化及能源金融政策等议题,吸引90多国500余家展商参与。

2026年GES展会预告:2026年6月9日-11日,加拿大卡尔加里。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中石协作为美国OTC展、加拿大GES展的中国国家展团唯一组织方,俄罗斯石油展的一级代理,诚招有识企业参展上述2026年展,为中国石油石化装备企业走出去领航!

如需参展/参观咨询,请联系中石协国际合作与展览工作部:

李华龙:电话010-64197015 13811685450

莎:电话010-64197022 15810620865

沈瑷伦:电话010-64197048 18500936324 

邮箱:cpeiaexpo@163.com

官网:www.cpei.org.cn


刘宏斌会长一行赴北石公司考察调研

8月13日,中石协会长刘宏斌一行赴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北石公司)考察调研,参观了公司智能工厂生产线,听取北石公司情况汇报,并围绕“十五五”规划、产品差异化发展、强化市场竞争力等话题座谈。刘宏斌感谢北石公司对协会工作的支持,肯定其在生产经营、科技强企等方面的成绩,希望北石公司对标世界先进企业,提升多方面管理与创新水平,争做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领军者。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石协炼油与化工设备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维保专业定时性工作与预防性维修公益讲座

8月30日,中石协炼油与化工设备管理专业委员会以网络直播形式举办“维保专业定时性工作与预防性维修”公益讲座,165家单位超7500人参与。讲座聚焦静设备、动设备、电气、仪表四大领域,针对定时性工作与预防性维修痛点精准授课,突破传统培训模式。炼化专委会相关负责人致辞强调该策略对保障炼化装置安全长周期运行、降低成本的重要性,讲座获行业高度评价,后续专委会将持续提供公益服务,推动行业设备管理水平提升。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机械工业经管院等六单位来中石协调研


8月20日,受工信部有关部门委托,机械工业经管院等六单位赴中石协调研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十四五”发展情况。中石协相关负责人接待并介绍行业发展及“十四五”重大技术装备标志性成果,双方围绕行业“十五五”需攻关的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技术、标准研制修订,以及协同攻关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深入研讨。调研方肯定行业“十四五”成果,表示将在“十五五”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规划研究中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图片

中石协专家组赴牡丹江市开展共建产业基地调研

8月28日至30日,中石协专家组赴牡丹江市开展共建石油装备产业基地调研。期间,29日召开座谈会,听取牡丹江石油装备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专家组分询并评估打分,还讨论了共建合作协议,会前考察当地5家相关企业;30日,专家组出席牡丹江石油钻采装备产业融通发展与技术创新大会,中石协特聘专家与黑龙江省工信厅相关人员为共建基地揭牌,另有专家作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十五五”规划发展专题报告。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石协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交流座谈

9月4日,中石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冠军会见来访的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一行。双方交流协会发展历史、工作情况及行业发展状况,一致认为石油石化行业与船舶工业联系密切,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还就会员服务、展会论坛合作、数据统计分析及党建共建达成一致,为后续深度联动奠定基础。中石协多部门负责人参与座谈。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图片

“中石协?北石机械?宝石管业杯”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圆满落幕

9月19-21日,第十二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在昆明理工大学举办,吸引全国 317家培养单位2435支团队参赛,662项作品入围决赛。大赛以“红土铸重器?创新驭未来”为主题,设海洋能源、低碳冶金、生物质能等9大前沿赛道,突出企业命题对接产业需求,北石机械、宝石管业等行业龙头深度参与评审及成果转化。赛事期间举办“科学与未来”论坛、企业招聘会等活动,最终决出一等奖80项、二等奖150项,推动研究生创新成果向能源装备领域落地,助力“双碳”战略与产学研融合,下届赛事将于2026年由长江大学承办。

图片点击查阅详情




起草人:王逸达

文字审核人:邹连阳

审定人:张雨豹、张冠军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